[好書推薦]親密育兒百科

歡迎分享:
按讚加入粉絲團:

cc.jpg 

有一次看電視節目時,剛好看到李倩蓉推薦這本書,送給即將生育的的小S,而讓我注意到的是她在節目中特別提了一句話「一個正在哭閙的小寶貝,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來傳達訊息,但是親愛的爸媽卻置之不理,這個寶寶以後或許學會放棄哭泣,但同時也放棄了對別人的信任,他並不是學到乖巧的氣質,而是學到忍受挫折的無奈」,聽到這句話的當時,超級感動………..

 

親密育兒百科全書分上下二冊,育兒權威西爾斯夫婦綜合了二十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其中最後一個男孩還是收養的哦,因為有諮詢了數千對父母所學得的有關如何照護寶寶的經驗。所以這位醫生及他的妻子依他們的經驗提倡,父母在照顧嬰兒時,若是採用能「親密育兒法」,不單有助於彼此的適應與互動,更能將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地淋漓盡致。

這套書整體而言,寫的是對於如何照護0到2歲的寶寶,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泛,像是
‧父母如何與新生兒建立親密關係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寶寶的餵食與營養
‧夜間育兒: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
‧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常見疾病與居家護理法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充滿關愛
‧如何照顧哭鬧不安或腹絞痛的嬰兒
‧如何訓練小孩大小便

在懷孕後期我就開始擔心起來,要怎麼準備生產的東西、自己可以照顧好寶寶嗎?怎麼餵母乳,所以這些東西在上冊裡就寫的很詳細:以下是上下冊的索引,有顏色的代表我個人覺的很詳細的地方以及平常會忽略注意的。

 第一部 跨出第一步:照顧寶寶的入門課
第一章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照顧你的寶寶
建立親密關係的五項工具
親密育兒法
需要爸爸的參與
你可能會有的疑問
第二章 如何順利、安全地生產生產方式,
過去和現在
新趨勢
順利、安全生產的十個訣竅
第三章 準備迎接寶寶
幫寶寶找個好醫師
選擇其他的重要人物
要餵母奶還是餵奶瓶
該不該割包皮?

為寶寶布置一個溫馨的家
第四章 與寶寶共同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寶寶的頭幾分鐘
建立親密關係——什麼意思?如何建立?
剖腹生產後如何建立起親密關係

誰來照顧你剛出生的寶寶
有助於產生親密感的行為
生日「照片」
醫院的例行程序
新生兒
黃疸寶寶的第一次健康檢查

第五章 產後的家庭調適
回巢安頓角色適應
產後憂鬱症的預防與克服
三人行
產後恢復身材
第六章 照顧寶寶的身體
包尿布
臍帶護理
割包皮部位的照護
指甲照護
幫嬰兒洗澡
讓寶寶舒舒服服
奶嘴:用還是不用?

適當的觸摸:按摩嬰兒的藝術
第七章 前幾週常見問題
新生兒初期的變化
吐奶
眼睛
嬰兒的嘴巴
新生兒皮膚印記與皮膚
疹尿布疹的預防與治療

第二部 嬰兒的餵食與營養
第八章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為什麼母乳最好?
哺餵母乳的準備工作
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乳房如何分泌乳汁
餵母乳常見問題與困擾
第九章 餵母乳媽媽的選擇與挑戰
哺餵母乳期間要吃得好
母乳中的不速之客
一人吃藥兩人共享:哺餵母乳期間的用藥安全
餵母乳的好幫手兩者兼顧:工作與餵乳
擠奶
吃奶

寶寶的趣事與小毛病
在特殊情況下,哺餵有特殊需求的寶寶
斷奶:何時斷?怎麼斷?
第十章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
充滿關愛
有關配方奶的疑慮
選擇配方奶
餵多少?
餵幾次?
餵奶瓶的要領
奶瓶兩邊都要有人餵
奶瓶
寶寶的斷奶
第十一章 吃固體食物:何時吃?吃什麼?怎麼吃?
為什麼要等一等?
餵固體食物:六到九個月
餵食策略
餵固體食物:九到十二個月
自製嬰兒食品
市售嬰兒食品

拿出杯子來
第十二章 營養學入門課:成為孩子的營養師
蛋白質─成長必需品
碳水化合物脂肪─重要的營養素
重視維他命
注意礦物質
培養孩子吃東西的口味
第十三章 學步期幼兒的飲食:一到兩歲
如何照顧挑食的孩子
如何幼兒乖乖吃東西
為幼兒選擇正確的奶品
你的孩子吃得夠不夠?
食物過敏殺蟲劑:如何避免寶寶吃到殺蟲劑?

其中在書最後有常見疾病的判斷方式,我覺的寫的很詳細,像有一次小開突然發燒不斷,喉嚨很紅、牙齦出血、食不下嚥,再加上當時流行腸病毒,對於一歲的小孩來說是個折磨,深夜去哪找醫生,火速翻了書,發現應該是「疱疹性牙齦口腔炎」,而且相同病狀的還有「腸病毒」,書上還寫著某特效藥可快速縮短病程,所以有一本急救手冊是很不錯的

書上會慢慢的灌輸一些觀念,比如家醫的尋找、新生兒黃疸、每個階段小孩應有的發展等等,這是一套很值得收藏的育兒寶典,推薦給大家…

ANN[李小開2Y8M.李少東9M]

 


 

張嘉倩-準媽媽的心情(譯後語)

曾有朋友把譯書比喻成生小孩,邊做邊喊以後再也不要經歷這種痛苦了,可是完成後又充滿成就感,當初的辛苦早就拋諸腦後,所以又傻傻地接下另一本書。有趣的是,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自己真的懷孕了,變成準媽媽,想著肚子裡即將誕生的小生命,翻譯的心情也變得特別不同,彷彿書裡的每個字、每個句子,講的都是自己的寶寶。

從第一次照超音波,聽到寶寶的心跳開始,對於這個家中即將加入的新成員就充滿了想像,想像寶寶在肚子裡會怎麼長大、出生後會是什麼樣子、房間要怎麼布置、要怎麼教她、要帶她到哪裡玩,但在充滿喜悅與期待的同時,對於如何照顧這個粉嫩嬌小的寶貝,難免也有一份惶恐與不安。

相信許多準媽媽都跟我一樣,在懷胎十月當中,就聽了不少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做的忠告,而在孩子出生後,來自書本、雜誌、長輩、朋友、廣告等四面八方的育兒建議,想必更會不絕於耳。要餵母乳還是餵奶粉?常抱孩子會不會把孩子寵壞?買什麼玩具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鬧脾氣怎麼辦?寶寶生病了如何處理?只要看看書店裡琳瑯滿目的育嬰指南,就知道新手爸媽有多少徬徨和疑問。

跟許多其他的育嬰書一樣,本書作者之一是位經驗豐富的小兒科醫生,但不同的是,這位作者除了醫學上的專業知識外,還育有八名子女,而且他的護士妻子,也參與了這本書的寫作。所以書中不只有一般育嬰書給新手爸媽的指引,還有他們自己的育兒經。

作者在第一章開頭就點明,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是最好的,有的只是根據寶寶和爸媽的特質,找出最適合彼此、最能讓雙方互相適應的育兒方法。書中所提出的「親密育兒法」觀念,跟市面上大部分的育嬰書籍很不同。餵母乳、把寶寶揹在身上、與寶寶同眠等在我們心目中屬於祖母輩的育嬰方式,在作者的細心說明下,都成了最自然、最科學、最符合母嬰互動需求的教養方法。

書中所提出的每項建議,都是希望新手父母在面對自家寶寶時,能重視母性直覺與寶寶的反應,而這也是這本書最深得我心的地方。因為書中除了對於嬰兒的成長、營養、照護、大小便訓練、家居布置、疾病、急救等爸媽日常生活中必須面對的瑣事有詳盡描述外,更不忘強調爸媽、寶寶在處理及面對每件事中的感受,還有每個動作背後的道理。在譯書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原則而非規則,畢竟每對父母和嬰兒,都是獨一無二的,而真正適合的教養方式,唯有在父母與孩子共同摸索與嘗試後才能決定。

自己在懷孕的前半期,看了不少講懷孕、胎教的書,也打算在懷孕後半期好K有關於生產、育嬰有關的書和雜誌。每次到書局找書,身邊總少不了其他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在看書。常有人開玩笑地說:「第一胎是照書養,第二胎是照豬養。」我想換個角度看,其實這話也充分反映了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照顧的心情,只是生第一胎時,什麼都不懂,所以只能奉印刷的文字為圭臬,而生第二胎時,有了第一胎的經驗,索性就靠直覺來回應孩子的需求。

本書作者以豐富的經驗、實地的研究、與細心的觀察,同時給予新手父母育兒的「知識」與「常識」,讓即將升格為爸媽的我和外子,多了一分安心與信心,相信對其他的新手爸媽,也會很有幫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